今年以来,随着市场震荡加剧,越来越多缺乏生命力的公募产品,正在逐步退出资本市场的舞台。Choice数据显示,截至7月5日,以终止日期为基准,今年以来有142只基金产品黯然离场,同比增加48%。

记者注意到,其中,有近7成产品是通过“基金持有人大会同意终止”方式主动挥别市场。另一方面,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的清盘数量也相对较多,仅半年有余就有41只产品步入清盘,逼近去年全年总和(58只)。

清盘数量同比增近5成


(相关资料图)

7月5日,南方粤港澳大湾区ETF发布了基金合同终止及基金财产清算的公告,该基金自今日起正式进入清算程序,并停止收取基金管理费、基金托管费等。清算原因则是“基金资产净值低于合同限制”。

按照基金存续期内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和资产规模的约定,连续60个工作日出现基金份额持有人数量不满200人或者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的,基金合同可以终止,无需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。

截至6月27日,南方粤港澳大湾区ETF已连续6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。Choice数据显示,截至7月4日,这只成立了三年多的产品的基金份额仅为959.16万份,资产净值估算为992.25万元。

与此同时,国都证券旗下的国都多策略也在7月5日进入清算期。截至7月4日,该基金今年以来的累计回报为-3.91%,近两年的区间回报为-30.74%。同时,该产品的规模近年来持续在低位徘徊。

数据显示,国都多策略在2018年5月成立时的基金规模为2.89亿元,而在2018年三季度末,这一数字迅速缩至1564万元。除了2020年四季度末和2022年一季度末外,该基金2019年以来的资产净值均在1000万元以下。

记者查阅过往公告发现,国都多策略成立至今发布的127篇公告中,有31篇提及“本基金出现连续六十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五千万元的情形”的预警说明。

事实上,因规模过小而“被迫”清盘是一种常见的情况。不过,随着近年来基金数量的快速增长,行业“新陈代谢”加速,通过“基金持有人大会同意终止”方式主动退场的情况也在迅速增多。

Choice数据显示,截至7月5日,以终止日期为基准,今年以来有142只(仅计算初始基金,下同)基金产品按下“终止键”,而去年同期为96只,同比上涨47.92%。从清算类型来看,“基金持有人大会同意终止”和“基金资产净值低于合同限制”是主要终止原因。其中,前者的基金数量为97只,占比68%,而后者则占30%。

不过,记者注意到,在上述“主动离场”的基金里,绝大多数也是在“警戒线”附近徘徊的迷你基。据统计,除了华商双债丰利债券A(不同份额合并计算)的基金规模超过2亿元外,其余基金的产品规模均低于6000万元。

清盘股基数量为何暴增

从近5年数据来看,据第一财经统计,以基金终止日计算,2018年至2022年,基金清盘数量分别为393只、133只、157只、241只、226只,同期上证指数的涨幅分别为-24.59%、22.3%、13.87%、4.8%、-15.13%。

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到,在市场行情较弱的时期,基金清盘数量也相对较多。与此同时,在2018年、2020年和2022年,股票型基金的清盘数量均超过30只。其中2022年有58只股票型基金产品被清算出局,创下历史新高。而今年时间仅堪堪过半,股票型基金的清盘数量就已超过40只。

“今年市场变化太快,对基金产品尤其是权益类产品的影响会更大,业绩不佳导致基民持基体验较差导致赎回量增加,自然会面临清盘结局。”一位公募基金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,债券型基金可能是机构资金有其他需求而退出;而权益类基金,业绩不佳是被投资者抛弃的主因,且震荡市也会大幅增加“迷你基”清盘的风险。

另一方面,记者也注意到,在今年清盘的股票型基金产品中,ETF产品的数量有明显增加。数据显示,截至7月5日,今年以来已有23只股票型ETF或ETF联接产品宣布清盘,而去年同期只有8只。

“对于高度标准化的产品来说,基金越多意味着同质化竞争加剧。”华南一位指数基金经理对记者表示,ETF产品同质化比较严重,一旦有新的风口出现,相关产品上报后,多家基金公司快速跟进,但很难达到“共赢”,很多ETF产品的场内流动性很差。

“指数型产品的头部非常严重,我们竞争不过(头部)。”有中小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表示,很多头部公司的ETF产品发行时规模就比较大,差距已经显现,加上ETF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,但很难获取到预想的回报,“陪跑日子不好过,性价比也不高”。

谈及“基金持有人大会同意终止”这一主动清盘行为的大幅增加,一位来自清盘数量较多的基金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,“迷你基”是基金公司普遍存在的情况,自去年开始,监管要求基金公司上报新基金时,需要提供迷你基金情况说明、解决方案等。

“这可以促使各家基金公司加快处理那些长时间‘小微’的基金产品,解决公募基金行业量与质不平衡的问题。”他进一步表示,“如果太多‘迷你’基金不清理,可能会被认为能力不够从而影响申报新产品,为了发更多优质产品,主动清盘会越来越常见,这也是今年清盘的执行力度比较大的原因之一。”

前述基金人士也认为,清盘操作是市场优胜劣汰的有效措施,实则是公募市场竞争加剧,长期来看有利于市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。他与记者交流时指出,“客观而言,现在公募基金总数已经突破万只,是股票的两倍,不仅投资者面临很大的选择困难,而且市场真的需要这么多产品吗,这需要打个问号”。

在该人士看来,股票已经实现全面注册制,也有规范的退市制度,但基金也应该有类似的退场措施,缺乏长期业绩和特色的产品也应该被自然淘汰,同时,他也认为,解决这一问题应从“源头”抓起,提高基金产品的发行质量,真正以投资者利益为出发点,不要过于追逐市场热点。

据第一财经统计,目前全市场共有上千只“迷你基”在清盘边缘。以2023年一季度末数据为基准,在有可比数据的10617只基金产品(仅计算初始基金,且份额合并计算)中,基金规模低于一亿元的基金产品有2160只,包括1008只规模低于5000万元清盘“红线”的基金产品。

(来源:第一财经)
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