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:04

央广网宁波8月26日(记者 刘欣莹 通讯员 庄源)八月下旬,暑气还未完全褪去,阳光穿透茂密的樟树叶片,在地面留下了星星点点的光斑。坐落在宁波北山脚下的鞍山村,绿野遍地,阡陌交通,荷与水芋相错,蝉与蛙声一片,仿佛应了那句诗文“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”,好一派田园风光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一条笔直的柏油路穿村而过,马路南北两侧散落着座座民房,白墙黛瓦整齐划一,转进小路里,会注意到一座名为“郑宅”的院子,大门右侧挂着一块“尧青工作室”的牌子,这里便是宁波市江北区洪塘街道鞍山村对外宣传乡村文化的阵地,也是郑尧青居住生活了80年的老宅。

郑尧青先生居住的老宅(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)

人生80载,乡缘情深

郑尧青是土生土长的鞍山村人,1943年出生的他大多数时候都生活在鞍山村,他对村子里的每一个角落相当熟悉。“小的时候村子里有小学,每天上下学一天至少跑来跑去4趟,家家户户的样子也就刻在了我脑子里,印象特别深刻。”郑尧青告诉小编,从前的鞍山村只有泥泞的土路、老式的民房,一派老农村的“土”相貌。

随着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和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的大力推进,鞍山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
郑尧青先生正在看报(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)

这一切都被郑老看在眼里、记在心里、落在画里。

2016年,一幅《鞍山老街图》从郑老的笔下正式诞生,也正是因为这幅作品,郑尧青的名字被更多人知晓。

鞍山版“清明上河图”画作(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)

这幅被艺术界誉为鞍山版“清明上河图”的画作,全图长6米宽1米,描绘的是鞍山村40年前的景象,大到成群的建筑,小到农户在河里捕鱼,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建筑,惟妙惟肖。

“从构思、到草图、到动笔、再到绘制完成,前前后后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。”郑老说,他制作这幅鞍山老街图纯粹是出于对家乡的深深情怀。“当初决定画四十年之前的鞍山村原貌,是想告诉后辈的年轻人,家乡在发展,社会在进步,国家在振兴。”通过绘画作品的呈现,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家乡风貌的巨大变化,从而激励年轻一代珍惜当下,争创未来。

郑老的绘画艺术作品(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)

始于热爱,终于坚持

绘画作品不单单是对过往事物的记录再现,一笔一划的背后更是融入了作画人的情感,也体现出了时代的变迁和发展,有着情感寄托与反映社会实况的双重意义。

谈起绘画的起点,郑老笑着说,“20岁那年我偶然接触到了画画,那个时候莫名觉得着迷,然后就开始自己琢磨,不都说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’嘛,说不清的那种喜欢让我一坚持就坚持了60年。”

郑尧青先前的作品(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)

成年后的郑尧青先后就职于宁波市展览馆、奉化市印刷厂制服厂、宁波天马旅游用品公司,所具体从事的也是与绘画相关的工作内容,这就给了郑尧青更多机会,在绘画方面进行“深造”。

“工作时候接触到的同事朋友也都是绘画相关的,所以平时会经常性地交流切磋。”郑尧青说,只要是画画相关的他都喜欢,所以他的涉猎相当广泛,作品也涵盖了木刻、油画、雕塑、线描、国画等等。

郑尧青先生荣誉证书(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)

经过多年的探索学习和积累,现如今,80岁的郑老已经成为东方雕塑艺术有限公司艺术顾问、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院终身画家。他从1964年正式发表作品后就一直活跃于宁波画坛,他的作品也多次刊登在各类报纸刊物上,但这些对于郑老来说却都是身外物,他关注的点始终只有一个,“我只是喜欢画画这件事情,没别的。”

这么多年来,郑老的作品或捐赠或售卖,他只留下一纸复印图当作纪念,“整个作画的记忆始终是印在我脑海中的,所以作品在与不在,已经不重要了。”

美景千帆过,最爱是家乡

数十年沧桑变化,鞍山村发生了让人惊喜的变化,变的是村容村貌和业态经济,不变的是老一辈鞍山村人的浓浓乡愁与情怀。

生活在村子里的郑老也切身感受到了这份的美丽乡村跨越式“蝶变”。

2013年起,鞍山村开始发展乡村旅游,村子北靠马鞍山、南傍慈江水、东接灵山头、西连荪湖花海,坐拥千年古刹保国寺与北山游步道入口,享有“得天独厚”的地理优势。

郑老的艺术作品展(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)

这几年,鞍山村以“农文旅融合”为精准定位,大力发展民宿产业,一个集旅游休闲、运动养生、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美丽乡村悄然成型,一个彰显当代设计师、艺术家创造力的人文聚落也已形成规模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鞍山村,给村子增添了往日从未有过的活力和机遇。

今年夏天,鞍山村里就来了许多大学生开展乡村研学之旅,作为鞍山村乡贤的郑老非常热情地接待了这些“新人”,向孩子们详细介绍了这些年鞍山村的变化和发展,还带着大家一同前往鞍山村东侧的保国寺感受千年古建的文化魅力。“孩子们对乡村非常着迷,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。”郑老说,年轻一代能把目光投向乡村,正说明了乡村振兴的发展路是十分正确的,“现在,很多人知道我们村子,许多年轻人也慕名而来,有了更多年轻力量,以后村子会越来越好的。”

年纪渐大,除了多年的居住习惯外,更让郑老不愿意离开鞍山村的原因是,“村子里的环境越来越美,道路干净、空气清新,多舒服呀!”

对郑尧青先生进行采访(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)

最近,郑老正在构思一幅新作《鞍山新貌》,他希望能与之前的《鞍山老街图》形成新旧对比,让更多的人关注鞍山村、喜欢鞍山村、留在鞍山村。
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
关键词: